往生極樂世界七位典範:張一留、竇存我、夏丏尊、沈用久、馬聊庵、汪序昭、鄭錫賓
說明在先:以下文章節錄於「近代往生隨聞錄」(寬律法師編著,全書網址: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/0513.htm )。末學簡單白話解釋(有誤萬請海涵),另文末的「註…」是末學的說明,不是本文,感恩。末學咪弟頂禮,阿彌陀佛!
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≡
張一留
張一留,名援,字滌珊,晚號一留。江蘇省靖江縣人,住蘇州金太史場二十五號。早年留學日本,回國後,從事教育事業,後皈依印光大師。居士工詩,善鼓琴,家藏古琴十餘張,其詩平易恬淡,似白樂天。末年謝絕人事,專修淨業。曾病目失明,百醫罔效。乃屏絕醫藥,一心念佛。不數月,目復明,看經作字如平時。嘗以指方立相念彌陀,為唯一宗旨,不尚玄談。臨終前自撰念佛偈數首,其一云:「昔來即一絲不掛,今去亦不掛一絲。了脫要當在一念,一念即念茲在茲。」旋示微疾,安祥而逝。荼毗得五色舍利花甚多,時一九四七年也。所著有淨土宏綱論、西方認識論、馱沙淨土文、修忍堂詩鈔、修忍堂隨筆、靈巖山志,均由弘化社出版流通。尚有中國農業史、田園詩選,則其早歲之所作也。另有翻譯日人淨土著作多種,未出版。
白話:
張一留居士,名援,字滌珊,晚年才取號「一留」。江蘇省靖江縣人,住蘇州金太史場二十五號。早年留學日本,回國後,從事教育事業。後來皈依印光大師。張居士擅長作詩,也會彈琴,家中收藏古琴十幾張,他作的詩平易恬淡,很像白居易(白樂天)。晚年則謝絕一切應酬人事,專修往生西方之淨土大業。他曾經眼睛生病失明,看了上百個醫生也無效,於是不再吃藥,一心一意念佛不斷。結果沒幾個月,眼睛竟又看得見了!看經寫字就跟平時沒病一樣。曾以「指方立相念「阿彌陀佛」」為唯一心之所向,不想多說無益的玄妙高談(紙上談兵不濟事,出不了六道輪迴之苦)。
臨終前,自己作了念佛詩數首,其中一首說:「生來就一絲不掛,離世也不掛一絲,了生脫死(離六道輪迴)在一念之間,一念只是一念再念。」不久示現微病,安詳往生了。火化得到五色舍利花頗多,這是1947年的事。張居士的著作有淨土宏綱論、西方認識論、馱沙淨土文、修忍堂詩鈔、修忍堂隨筆、靈巖山志,都是由弘化社出版流通。還有中國農業史、田園詩選,是他早年的作品。另有翻譯日本人之淨土著作多種,沒有出版。
註一:「指方立相念彌陀」,意思是隨便指個方向,只要心中有佛,則佛就在指的方向,事實上,極樂世界在西方,其實說到最深處,宇宙處處皆極樂世界也。想阿彌陀佛時,當下就是西方淨樂,口中、心中念阿彌陀佛時,當下心中、口中也是極樂。極樂無處不在,故居士才能因為一心念佛不斷而將眼病治好,因極樂(自性)本無病也。只要功夫用得越深(念佛盡量誠心、專心不間斷),功效就隨之越大!故想佛念佛好,不要想人我是非,想其他是六道輪迴,想佛而不斷則能成佛。念佛往生西方則是最方便之法。不但念佛的念波能平衡世間貪婪、仇恨的念波而消世間災害(如颱風、地震、瘟疫…)及人禍,走完這一生也能往生西方成為大菩薩,皆以大悲心分身無量無邊度化宇宙間無數苦難眾生,且能迅速成佛。故念佛法門該珍惜,該當盡力多念佛也,尤其現今世間多難,人心不古(人心影響天地紊亂而致災難),當學習阿彌陀佛的大願大慈(阿彌陀佛希望所有小蟲,飛的、爬的都能往生西方,乃至鬼神、地獄眾生也都能往生西方,真大慈悲也(見「無量壽經」四十八品之第六品中的第一段,白話解釋網址(大乘無量壽經簡註易解:http://book.bfnn.org/article/0546.htm ),常念佛、學佛心(莫傷蟲蟻、莫輕易造口業,尊敬長上,慈愛窮苦,隨喜眾善…簡言之,恭敬一切人事物,佛號聲聲天地清(清平安泰))。
註二:念念佛號不離本心、本性、本空寂之念也(動而常靜、靜而常動,靜即動,動即靜;念念佛號本自由苦轉樂(自身解脫、也利益宇宙一切眾生),聲聲佛號又不離一個本性(本性即在一聲佛號中)。沒人想要苦,故當念佛不斷則可離苦也,可心中默念,容易相續不斷,很方便;印光大師曾說五個字:不念佛,太苦!(由此可知念佛之快樂,樂無邊也,未嚐過念佛樂的人當努力念佛,功夫到了,自然能會得念佛之樂及智慧起用也;但若心地自私、高傲、十善業做不好,為眾生的念頭太弱等(缺大慈心),這些統統違背我們凡夫的天生無執著的真心本性,故念佛會有阻礙(不是佛有私心,佛境界是自然感應,故越真誠、善良、謙虛、為他人(特別是蟲蟻,莫傷蟲蟻)著想,則念佛越得佛力加持),享受不到念佛的快樂)
竇存我
竇存我,江蘇邳縣人,饒於財,以不善治生,家遂中落。晚歲頗貧窶,泊如也。為人長厚,雖面欺之不與較。早年篤信程朱,嘗辟佛。同鄉人劉仁航,勸令讀起信論,遂發心皈依佛教。在上海,於印光大師所,稟淨土教,讀誦大乘,勸修淨業。一九四五年,邳縣大水,與胡松年發起救災。招滬上諸檀越,集會共斥淨資。樂慧斌首認一千圓,諸檀越繼之。及各認捐畢,數猶未集。居士乃慨認一萬圓,以竟全功。且不具名,其樂善好施皆類此。性儉樸,家人或衣飾稍華,必斥之,印光大師生西後,在上海與德森法師等,組織印光大師永久紀念會。並籌辦弘化月刊,自任主編。在刊物上發表弘揚淨土之文甚多,然皆不署本名,人莫之知也。一九五四年,與妙真和尚發起編印光大師畫傳,請滬上知名書畫家,繪畫作書。時居士經濟已極困難,餐餐不繼,然猶捐資以為倡。居士深通教理,知見純正,其論佛法,一以印光大師為宗。嘗謂: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為人佛之階梯;信願念佛,求生淨土,乃萬行之歸宿。」且謂:「學佛當如儒者,志在淑世利人,憂樂天下,不應但以自了生死為極致。達摩云:「中土多大乘根器者」,謂儒宗也。」臨終示微疾。逝世之日,飯後有史守謨教授來訪,猶起床飲食,談笑自若。及晡,欠伸入內,少息。久之不出,入幃探之,已寂然矣。時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也。卒年八十一。
白話:
竇存我居士,江蘇邳縣人,本來有錢,因不擅於謀生,家道漸衰。晚年頗貧窮,但也看得淡。竇居士為人恭敬厚道,就算當面欺負他也不計較。他早年很信程、朱的學理,曾經批評佛法,後來同鄉人劉仁航勸他看「起信論」(應指「大乘起信論」),他知道錯了,就發心皈依佛門學佛。在上海的印光大師所在處,專注淨土宗,讀誦大乘經典,勸人修淨土念佛求生西方。1945年,邳縣大水災,竇居士與胡松年發起救災行動,廣招上海諸有心人,一起聚會盡量捐資。樂慧斌首先捐了一千圓,其他人也都相繼捐錢,到大家都捐完錢,數目仍不夠,竇居士就慷慨認捐一萬圓,錢補足了;而且他不留下名字,他樂善好施的做法都是如此(不求名聲好聽)。竇居士性情儉樸,家人偶爾穿衣華麗,一定被罵。印光大師往生西方後,他在上海與德森法師等人,組織印光大師永久紀念會,並籌辦弘化月刊,自己擔任主編。在刊物上發表弘揚淨土的文章甚多,然而沒見到本名,大家都不知道是他。
1954年,竇居士與妙真和尚發起編畫印光大師畫傳,請上海知名書畫家,繪畫作書。這時竇居士的經濟已經很困難,三餐不繼,然而仍努力自捐並勸化捐錢。竇居士深通教理,知見純正,他談到佛法,都是以印光大師為依。曾說:「做好人倫本分,去邪心存真誠,是由人成佛之階梯;真信心、大願力念佛求生西方,(才知淨土)乃萬法修持之歸宿(總目標:成佛)」又說:「學佛人當如儒者,志在端正社會(風氣)利益世人,心念天下歡樂憂苦,不該存著自私的心只想自己了脫生死之苦。達摩祖師曾說:「中土(中國)有很多大乘(成佛)根器之人,此指儒家宗師也。」竇居士臨終時示現微病,往生當天,飯後有位史守謨教授到來看他,他還能起床吃飯,談笑自然,到下午,打了呵欠伸個懶腰到房裏稍微休息。見久久不出來,有人就往帳幕內一看,竇居士已經往生了。這時是1965年11月,他往生之時是八十一歲。
註:古代儒家注重經世利民,此乃大心量,而佛家「大慈大悲」亦相同也(諸多經典提到十善、孝親尊師、惜蟲蟻命)。人死後該去何處?佛家講得清楚:脫離六道,成聖乃至成佛,廣度宇宙無量無邊苦難眾生,而西方極樂世界正是最容易一生成就之法門。其他法門要根性利的人才有可能成就,現在是佛法末法時期,佛告訴我們:末法時期淨土成就。所以念佛求生西方正是現下世人適合之法門也。且看「華嚴經」的對象主要是四十一位次的「已經大徹大悟」的法身大士,他們最後尚且要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求生西方;我們凡夫不用在此世界修無量劫(中間會常常墮三惡道受苦,可怕極),只在今生就直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就注定不退轉、快速成佛。故淨土法門利益眾生,大不可思議。阿彌陀佛慈悲至極也!為我們提供此「十念必生」的淨土法門。我們愚劣凡夫當珍惜之!在世仁慈忠孝勤念佛,臨終往生西方救十方眾生!(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我們的能力,能在手中持一切佛國世界(見「無量壽經」十三品即知),具足神通、分身無量、皆具大悲心(不是一般人講的自私;古代至現今,都有西方大菩薩分身到此(地球)度化眾生,如印光大師就是大勢至菩薩化身(其他例子還很多,而且不一定是出家身分);但佛菩薩再來絕不輕易洩露身分,除非臨終前才有可能私底下與他人說,這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)、無執無著(八地大菩薩快樂境界),且能迅速成佛,故西方極樂不可思議也)
夏丏尊
夏丏尊,早年與弘一大師,在浙江女子師範同為教師。弘一大師出家後,居士亦皈依三寶。臨終時,陳海量教令讀彌陀經,未終卷而逝。荼毗得舍利花甚多。
白話:
夏丏尊居士,早年與弘一大師,在浙江省女子師範(學校)一起當老師。弘一大師出家後,夏居士也皈依三寶(佛門三寶:佛、法、僧。佛表「覺而不迷」,法表「正而不邪」,僧表「淨而不染」)學佛,臨終時,陳海量教他讀「阿彌陀經」,未讀完就往生了。火化後得舍利花很多。
沈用九
沈用九,名善長,浙江海鹽三板橋人。甫生即喪父,青年時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。居士侍奉寡母,極其孝敬。樂善好施,有古德之風。篤信淨土,精進念佛,持戒甚嚴。一九一二年,遊杭,朝雲棲,禮蓮池大師塔。夏又去普陀,敬禮觀音大士。入秋忽有疾,家人欲請送調治,居士固拒。謂:「人生如朝露,處世如夢幻,四大色身,原非我有,何用醫為?但當一心念佛,遠離塵垢,面見阿彌陀佛,我願已足。」至九月三十日,病益加重。鄰人來視疾,皆以感激心情,勸令念佛。當時無論男女長幼,以及雇用僕役,皆受其教,齊聲念佛。居士益自策勵,一心彌陀,求生極樂世界。臨終之時,忽回顧左右云:「五色蓮華,已現我前。」言訖,瞑目而逝。遺容神色不變,異香滿室。世壽僅二十有五。
白話:
沈用九居士,名善長,浙江省海鹽板橋人。才出生就喪父,青年時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。沈居士侍奉寡母非常孝敬。他樂善好施,有古來大德的樣子。且篤信淨土,精進念佛,持戒很嚴。1912年,旅遊杭州,朝拜雲棲山,禮拜蓮池大師塔。夏天又去普陀山,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。到了秋天忽然生病,家人想送他看醫生治病,沈居士堅持拒絕,說:「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,處這世間猶如夢幻,這(地、水、火、風)四大合成的色身,本就不是我原有,何必醫治。但只要一心念佛,去除心中種種雜念塵垢,能見到阿彌陀佛(往生西方),我願已足了。」到九月三十日,病更加重。鄰居來探望他,他都懷感激心情,且勸他們都念佛。於是無論男女老幼及雇用的僕役,都受他的教化,一起念佛。沈居士便更加努力,一心念阿彌陀佛,求生極樂世界。臨終之時,忽然往左右四周看,說:「五色蓮花,已經出現在我面前了。」說完,閉上眼睛安詳而逝。遺容神色不變,房子裏異香充滿。他活了二十五年。
馬聊庵
馬聊庵,名曜青,清優附生。江蘇南通平潮鎮人,出生於清同治元年。民國時代放棄科舉舊習,從事新學。創辦石港小學,教人讀書,以自利利他為素志。歷任平潮小學校長、教育會長及勸學員等職。從事教育事業達數十年之久,作育後學,孜孜不倦。居士有七子,四子名靈源,執教於南通師範。因從師範校長江易園居士處得淨土經典,攜歸家中,供父閱讀。居士一見,歡喜讚歎不已。於是歸心西方淨土,持誦聖號,每天數千聲。一九二六年秋,忽染微疾,念佛更加精進,並持誦般若心經。一九二七年夏曆十一月廿日,正身端坐,稱念阿彌陀佛,從容含笑,捨報往生。家人環跪,齊宣佛號。過二小時後,煎松枝檀香水為居士沐浴。肢節柔軟,猶如生人。鄰里群眾臨哭者數百人,並恭上居士稱號為孝靖先生。世壽六十有六。
白話:
馬聊庵,名曜青,清朝優附生(優秀有學識的人)。江蘇南通平潮鎮人,出生於清朝同治元年。民國初年放棄科舉舊制,從事新的教育。創辦石港小學,教人讀書,以自利利他為一向的志願。曾擔任平潮小學校長、教育會長及勸學員等職位。從事教育學業達數十年之久,提攜教育後學,從來不厭倦。馬居士有七個孩子,第四個孩子叫靈源,在南通師範(學校)當老師。因為在師範校長江易園居士拿到佛門淨土經典,於是都帶回家中給父親沈居士看,沈居士看了就歡喜讚歎不已,於是歸心西方淨土,每天持誦阿彌陀佛聖號數千聲。1926年秋天,忽得微病,這時念佛更加精進,並持念般若心經。1927年夏曆十一月廿日,正身端坐,稱念阿彌陀佛,面色從容含笑,捨棄這報身而往生西方了。家人環繞跪在居士身旁,一起稱念佛號,過了二個小時,熬松枝檀香水為居士沐浴,發覺沈居士手腳柔軟,猶如活生生的人。鄰里群眾來到哭泣都有數百人,並且恭敬呈上「孝靖先生」之稱號。沈居士活了六十六年。
汪序昭
汪序昭,號鳴球,安徽黎源大畈人。家世貧寒,年四十,猶負債累累。經三十年勤懇經商,漸成為富室。居士自奉淡泊,不肯輕易浪費。自皈依三寶後,好樂布施,興辦善舉。村中祠宇佛廟,皆由居士出資修理。環其家十多里範圍內之崎嶇小道,悉經修平,成為坦途。救濟孤寒,拔脫眾苦。掩埋枯骨等善事,皆盡力為之。印送安士全書、印光法師文鈔等各類善書,廣為勸化。所修善業,悉具疏迴向西方,願與一切眾生同生極樂。居士平日修持,極為認真。禮金色佛像,持六字洪名,晨夕寒暑,從不間斷。其足部嘗患風疾,不良於行,艱於跪拜;由於念佛懇切,不久即能跪誦,繞念如常。時一九三○年歲次庚午,居士年屆八十有二,與蓮友曹雲喜居士言:「我生西時,請來助我念佛。」逝世前十日,邀曹雲喜居士至家助念聖號。十日期滿,便如願往生。逝世後,面容含笑,神色如常,頂溫體軟。家人聞佛堂中魚磬自響,天樂鳴空。遺命七七期中,全家吃素念佛。子孫俱能遵依。
白話:
汪序昭,號鳴球,安徽黎源大畈人。家世貧寒,四十歲還負債累累,經過三十年勤懇經商,漸成為有錢人。汪居士生活一向淡泊,不肯輕易浪費。自從皈依三寶學佛後,就喜歡布施,做各種善事。村中的祠宇佛廟,都是汪居士出錢修理。環繞他家附近十多里範圍內的崎嶇小路,都被修平成為平坦好走的路。他也救濟孤寒的人、拔除他們的眾苦。乃至掩埋枯骨等善事,他都盡力做之。也印送安士全書(戒殺、戒淫、積陰德乃至最終勸修淨土求生西方之文之書,印光大師大為讚嘆(作者為周安士居士))、印光大師文鈔(大師與弟子的書信問答,佛理精妙,淨土深要,淺顯易懂,隨人而勸(看弟子情況不同而隨機勸之),實用至誠,極之讚也)等各種善書,以廣勸人。所修的善業,都寫報告回向西方,願與一切眾生同生極樂世界。汪居士平日修持很認真,禮拜金色佛像,持六字洪名(南無阿彌陀佛),早晚冷熱季節,從來不間斷。他的足部曾得風病,走路不方便,更難於跪拜;但由於念佛懇切(必常念不間斷也),不久就能跪誦,繞佛念佛一如往常。這時是1930年,歲次庚午年,汪居士已經八十二歲,與蓮友曹雲喜居士說:「我要往生西方時,請來幫我念佛。」往生前十天,他邀曹雲喜居士到家助念聖號,十天期滿,就如願往生西方了。汪居士往生後,面容含笑,神色如常,(身體都冷了而)頭頂仍溫熱(念佛人身體皆冷而頭頂溫熱是往生西方之徵象),且身體手腳柔軟。家人都聽到佛堂中木魚引磬都自己響出聲來,且天樂也在空中響著。汪居士遺言七七四十九天中,全家要吃素念佛,子孫們都能遵守。
鄭錫賓
鄭錫賓,山東即墨人,業商。因讀佛經,知念佛利益,遂發心念佛,終身不娶。一九三三年在青島,從倓虛法師受三皈依。自是心益誠懇,將家務完全交其弟料理,專心念佛。居士能講彌陀經,每年必由即墨經青島,去平度縣為善友講經。一九三九年春,居士又去平度縣講經。講經已畢,此眾散去,與五六位淨友,同進午餐,餐畢,居士忽言:欲租一間房子。眾友問其故,居士言:「我要往生,因恐死在別人家裏犯忌諱。」眾友言:「吾等是多年知交,不要說往生佛國,即使臥病不起,死在我家亦有何妨?吾今此處念佛人頗多,如真有把握,也可為此一方人作個榜樣。」其友即為居士收拾兩間屋,設一榻令休息。居士即登榻,面西趺坐,向眾友說:「給諸位告假,我現在要走了。我們同事信佛一場,請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!」眾友請說偈,居士說:「不用說偈,你們看到我這個樣子,來去自如。你們照我這樣行,這就是很好的紀念。」語畢,不到一刻鐘,即含笑往生。其弟初不信佛,見兄拋捨家業,專門念佛,殊不謂然。後經居士一再勸說,勉強信佛念佛,但並不懇切。及親眼見居士念佛往生,預知時至,來去自如,始知念佛功德利益。於是亦一心一意專誠念佛。三年後,亦預知時至,念佛往生。
白話:
鄭錫賓,山東省即墨縣人,從商。因為讀了佛經,知道念佛的利益,於是發心念佛,且終身不娶。1933年在青島,從倓虛老法師受三皈依,從此心意越加誠懇,將家務完全交給弟弟處理,自己專心念佛。鄭居士能講彌陀經,每年必由即墨經過青島,去平度縣為善友講經。1939年春天,鄭居士又去平度縣講經。講經完,聽眾散去,他與五六位淨友一同吃午飯,吃完,鄭居士忽說:「我想租一間房子」大家問他原因。他說:「我要往生,怕死在別人家裏犯忌諱。」眾友就說:「我們是多年知交,不要說往生佛國,就是臥病不起,死在我家又何妨?我們這裏現在念佛人頗多,若您真有把握往生,也可為這一方的人作個榜樣。」接著其朋友就為他收拾了二間屋子,裏面設一床榻讓他休息。鄭居士就爬上榻去,面向西方盤坐,向眾友說:「給諸位告假,我現在要走了。我們同事信佛一場,大家念佛送我一程吧!」眾友都請他留下詩偈。鄭居士說:「不用說偈,你們看到我這樣子,來去自如。你們照我這樣做法,就是很好的紀念。」話說完,不到十五分鐘就含笑往生了。他的弟弟起初也不信佛,看到哥哥拋捨家業,專門念佛,心中不以為然。後經鄭居士一再勸說,才勉強信佛念佛,但並不懇切。直到親眼看到哥哥念佛往生、預知時至、來去自如,才知念佛功德利益。於是也一心一意專心誠懇地念佛,三年後,弟弟也預知時至,念佛往生西方了。
留言列表